我友有子称小凤,少岁六经熟磨砻。
忘身竟以死孝传,千古人伦作桴栋。
孝子陈情救乃翁,乃翁得旨还天中。
昨岁母殡值邻火,扑灭不觉麻衣红。
麻衣红,不可褫,宁死肯任母殡毁。
头焦额烂肤不完,殡宫获全孝子死。
孝子曾补《两笙》诗,《南陔》《白华》有新词。
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我闻客位之殡涂且肂,攒至西序预火备。
此礼废坠千百年,致令孝子蹈炎炽。
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登危临深古所戒,成仁取义非过情。
读书要在持大节,至行煌煌如火烈。
旌庐令典金石光,精神不逐劫灰灭。
诗句:
- 我友有子称小凤,少岁六经熟磨砻。
- 忘身竟以死孝传,千古人伦作桴栋。
- 孝子陈情救乃翁,乃翁得旨还天中。
- 昨岁母殡值邻火,扑灭不觉麻衣红。
- 麻衣红,不可褫,宁死肯任母殡毁。
- 头焦额烂肤不完,殡宫获全孝子死。
- 孝子曾补《两笙》诗,《南陔》《白华》有新词。
- 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 我闻客位之殡涂且肂,攒至西序预火备。
- 此礼废坠千百年,致令孝子蹈炎炽。
- 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 登危临深古所戒,成仁取义非过情。
- 读书要在持大节,至行煌煌如火烈。
- 旌庐令典金石光,精神不逐劫灰灭。
译文:
我有个朋友的儿子名叫小凤,小时候就熟读六经。他为了报答父亲而牺牲自己,他的这种孝顺精神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孝子向官府请求救助他的父亲,但是官府的回复却是让他在火中自焚。去年他父亲去世时,邻居家失火,小凤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扑灭大火,最终保住了父亲的遗体。小凤曾补写过《两笙》这首诗,并在《南陔》《白华》等诗歌中写下了新的篇章。他生活简朴,遵守庭训,遵循乡间礼节。我听说他在临终前请求让棺木停放在堂屋中,准备火灾时能及时得到救援。这种礼仪已经废弃了很多年,导致这位孝子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的父亲。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几乎要为他失去视力,但他的朋友们请求朝廷表彰他,让他的名声流传后世。他攀登高山、涉越深渊,这些都是古人所警惕的,只有真正地完成仁爱、道义才能超越常人的行为。他通过读书来修养自己的品格,坚守大节,他的品行光明磊落,就如同烈火一样明亮。他的事迹被记载在旌楼的碑文上,成为后人学习的对象。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孝子的诗。诗人通过对小凤生前刻苦学习、为父亲尽孝的描写,展现了小凤对父亲的深深爱意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诗人称赞小凤“忘身竟以死孝传”,表明小凤的孝道行为已经超越了生死,成为了千古流传的故事。同时,诗人也指出了当时社会对于孝道的重视程度,以及人们对于孝道的追求。最后,诗人以歌颂小凤的精神品质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小凤高尚品德的敬佩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