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香口

薄暮到香口,风回即泊舟。
一溪分竹进,两岸断江流。
落日明残牖,荒烟袭废楼。
篱边鸡犬静,寥落使人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舟香口》是清代诗人吴山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薄暮到香口:傍晚抵达香口,风回即停船。
  • 一溪分竹进:一条溪流分出竹林。
  • 两岸断江流:两岸隔断江水。
  • 落日明残牖:夕阳映照在破败的窗户上。
  • 荒烟袭废楼:荒芜的烟味笼罩着破旧的楼。
  • 篱边鸡犬静:篱笆边的鸡狗安静。
  • 寥落使人愁:寂寥落寞使人忧愁。
  1. 诗歌赏析
  • 情景交融:《泊舟香口》通过对黄昏时分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凄凉的画面。诗句中的“荒烟袭废楼”和“落日明残牖”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情感表达:吴山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诗中的“寥落使人愁”不仅描述了景物的萧瑟,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这种表达方式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 意象运用:在《泊舟香口》中,吴山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如“溪分竹进”、“荒烟袭废楼”,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情感内涵。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作者简介
  • 吴山是清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尽管关于吴山的生平资料相对有限,但可以推断他的生活背景和时代环境对他的创作有所影响。
  1. 创作背景
  • 《泊舟香口》创作于清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动荡,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泊舟香口》作为一首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1. 作品鉴赏
  • 意境构建:《泊舟香口》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文人骚客对于自然之美和人情之哀的感悟,这种追求美和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法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 语言风格:吴山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善于利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这种艺术风格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美感和哲理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泊舟香口》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还是一位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还可以深入理解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人文情怀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