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处士宾贤

日暮暑气徂,柴门有余清。
遥遥沙际月,泛泛波中明。
榆柳既垂阴,藻荇亦交横。
莎鸡出岸草,振羽如欲鸣。
时移乐幽栖,多病怀友生。
苍卒歧路别,浩荡沧州情。
向老会面难,寸心何由倾。
愁坐东轩下,独夜秋泉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吴处士宾贤》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由清代诗人吴周所作。此诗描绘了日暮时分,诗人在柴门后的小院里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诗人吴周,字文清,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2. 诗歌原文
  • 日暮暑气徂,柴门有余清。
  • 遥遥沙际月,泛泛波中明。
  • 榆柳既垂阴,藻荇亦交横。
  • 莎鸡出岸草,振羽如欲鸣。
  1. 诗句解析:诗中描述了诗人独自在小院中的情景,夕阳西下,暑气渐消,庭院显得格外宁静。远处的沙洲上月亮清晰可见,水面上的光影斑驳陆离。榆树下,柳条垂下形成一片阴影;水边的藻荇交错生长,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岸边的莎鸡振翅高飞,仿佛在歌唱。
  2. 赏析与评价:《东吴处士宾贤》以其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愁的画面。诗中的每一句都如同画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愉悦到逐渐的孤独和忧伤,再到最后的宁静和释然。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还蕴含着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诗人在夏日傍晚独自留在柴门后的庭院中,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而当他听到莎鸡的鸣叫时,又增添了一份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离别的不舍。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东吴处士宾贤》作为一首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使其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