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暑气徂,柴门有余清。
遥遥沙际月,泛泛波中明。
榆柳既垂阴,藻荇亦交横。
莎鸡出岸草,振羽如欲鸣。
时移乐幽栖,多病怀友生。
苍卒歧路别,浩荡沧州情。
向老会面难,寸心何由倾。
愁坐东轩下,独夜秋泉声。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其内容如下:
东吴处士宾贤
日暮暑气徂,柴门有余清。
遥遥沙际月,泛泛波中明。
榆柳既垂阴,藻荇亦交横。
莎鸡出岸草,振羽如欲鸣。
时移乐幽栖,多病怀友生。
苍卒歧路别,浩荡沧州情。
向老会面难,寸心何由倾。
愁坐东轩下,独夜秋泉声。
译文:
东吴的隐居者邀请贤人共饮。
太阳落山了暑气也散去,家门旁的柴门还留着清凉。
遥远的海边上月光明亮,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月亮。
榆树和柳树投下了阴影,水草丛生交织在一起。
莎鸡从河岸飞出,在草地上扑打着翅膀仿佛要歌唱。
时光流转,隐居的快乐变得难以维持,疾病缠身让我怀念朋友。
老朋友在岔路口分别,心中充满了浩渺的悲伤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次相会变得越来越难,我的一片心意又怎么能表达得清楚?
我在愁闷中坐于东边的窗前之下,只有深夜泉水的潺潺声伴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东吴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老朋友离别后的思念之情。首句“东吴处士宾贤”点明了地点和人物身份,表明这是一个以隐居为主题的场景。接着诗人用“日暮暑气徂,柴门有余清”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的景象,夕阳西沉,炊烟袅袅升起,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然后通过“遥遥沙际月,泛泛波中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美景,沙洲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波光相互辉映,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自然环境与人物活动。“榆柳既垂阴,藻荇亦交横”描绘了岸边的榆树和柳树垂下的阴影以及水草丛生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随后诗人写到“莎鸡出岸草,振羽如欲鸣”,莎鸡从岸上飞出,在草地上扑打着翅膀仿佛在歌唱,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还增添了情感色彩,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自然之中。
诗中还穿插了对时间、季节变化和个人情感变化的描写。“时移乐幽栖,多病怀友生”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因疾病而带来的忧愁与寂寞。而“苍卒歧路别,浩荡沧州情”则表现了诗人与老朋友在岔路口的分别,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思念。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和感慨。“向老会面难,寸心何由倾”,诗人感叹与老朋友再次相见变得越来越难,而自己的内心又怎能轻易表达出来。这一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机会的渴望。最后,“愁坐东轩下,独夜秋泉声”描绘了诗人孤独地坐在东边的轩窗下,听着秋天夜晚泉水的声音,这种静谧而忧郁的情景,更是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