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招隐山六洞

攀陟情忘疲,洞壑洵回邅。
朝阳开霏微,夕景映澄鲜。
菡萏不可见,白雀徒空传。
窈窕北牖室,演漾南华泉。
虚窦显向背,隐磴潜亘绵。
蔽亏欺日月,藏纳杳云烟。
削凿太华小,淡瀩神岛连。
偶然二仪创,遂夺万古妍。
寓真赏非一,寻异怀屡迁。
浩荡观物化,聊谢区中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招隐山六洞》是一首由宋代诗人吴光创作的诗词作品。该诗通过对招隐山六洞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创作特点等:

  1. 作者简介:吴光,字南叔,号玉壶生,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广受欢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游招隐山六洞》的具体内容如下:攀陟情忘疲,洞壑洵回邅。朝阳开霏微,夕景映澄鲜。菡萏不可见,白雀徒空传。窈窕北牖室,演漾南华泉。虚窦显向背,隐磴潜亘绵。蔽亏欺日月,藏纳杳云烟。削凿太华小,淡瀩神岛连。偶然二仪创,遂夺万古妍。
  3. 创作背景:据明代文人张鸣风在《桂胜》中的记载,招隐山在李渤开发后形成了六洞,即朝阳、夕阳、南华、白雀、嘉莲、北牖六洞。而吴光作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其创作灵感很可能来源于对这一美丽景观的赞美。
  4. 创作特点:《游招隐山六洞》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如诗中“朝阳开霏微,夕景映澄鲜”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朝阳与夕阳下的景象,也体现了诗人对光影变化的敏锐观察。
  5. 艺术鉴赏:该诗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诗人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自然景观具象化,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神秘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之美。
  6. 文化影响:吴光的《游招隐山六洞》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的诗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资料。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倾向和文化特色。

吴光的《游招隐山六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