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月城桥

淡云深雾景初昏,短棹飘然破浪痕。
废垒尚寻烟际树,平桥还傍水边村。
渔人待月争悬网,沽客提壶独叩门。
可怪邻舟谁按笛,一声子夜易销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月城桥》是由清朝诗人吴傅霖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中的定位等方面,进行深入介绍:

  1. 作者介绍:吴傅霖,字东篱,号紫阳,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情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善于捕捉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微妙变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

  2. 诗词原文
    淡云深雾景初昏,短棹飘然破浪痕。
    废垒尚寻烟际树,平桥还傍渚边村。
    沙鸥数点时来集,溪鸟一声犹自闻。
    野色静中宜远览,登高谁复似吾人。

  3. 艺术特色:《过月城桥》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阴夜景图。诗句“淡云深雾景初昏”勾勒出夜晚降临时的幽静氛围,而“短棹飘然破浪痕”则展示了诗人乘船而行的自由与畅快。此外,诗中对废垒、平桥及村落等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平和而略带忧伤的美。

  4. 文学价值:《过月城桥》不仅展现了吴傅霖精湛的诗歌技巧,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中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紧密结合,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对江阴夜景的细腻描述,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过月城桥》作为清朝文人吴傅霖的一首诗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成就,也在文化价值和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