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钓鱼台观试马怀任公

簪萸时节一登台,迤逦黄花夹路开。
木落萧条秋意老,风回豗激市声哀。
千金难觅骅骝种,一榻谁悬梁栋材。
盛世上书犹痛哭,少年人惜洛阳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钓鱼台观试马怀任公》是清代诗人吴保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词原文
    簪萸时节一登台,迤逦黄花夹路开。
    木落萧条秋意老,风回豗激市声哀。
    千金难觅骅骝种,一榻谁悬梁栋材。
    盛世上书犹痛哭,少年人惜洛阳才。

  2. 创作背景
    吴保初,字彦复,号君遂,安徽庐江人。他是清政府刑部主事,因与刚毅争案而愤而自脱公服出署。后弃官居住上海,曾电请西太后归政光绪帝。晚年以唐才常事牵连避往日本年余而归。工诗文,与陈衍等相酬和,有《未焚草》、《北山楼诗文集》。他的这首诗作于清宣宗道光九年(1829年)九月的钓鱼台。

  3. 诗歌赏析
    在这首诗中,吴保初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画卷。首句“簪萸时节一登台”,指的是重阳节时登高赏菊的情景。次句“迤逦黄花夹路开”,则展现了菊花在道路上铺展开来的景象。三、四两句通过“千金难觅骅骝种”和“一榻谁悬梁栋材”,表达了对人才难得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一句“盛世上书犹痛哭,少年人惜洛阳才”,则表达了对国家盛世仍有许多士人忧国忧民、上书直言的无奈和痛心。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时代的深思以及对人才的珍视。

《九日钓鱼台观试马怀任公》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