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书院联

修我墙屋,非直为观美也,比及三年,郁郁乎文哉,于斯为盛;
率其子弟,又从而礼貌之,有能一日,孳孳为善者,何用不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池书院联》是清朝时期吴小岩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这首联:

  1. 作品原文:修我墙屋,非直为观美也,比及三年,郁郁乎文哉,于斯为盛;率其子弟,又从而礼貌之,有能一日,孳孳为善者,何用不臧。

  2. 作者介绍:吴小岩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这一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教育情怀。在古代中国,书院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修身养性之所。吴小岩通过这样的对联,鼓励学生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与追求,同时注重日常的修养与积累。

  3. 创作背景:该联的创作可能与望都县小池书院的教育理念或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在当时的背景下,科举考试对于士人的命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读书人普遍将精力集中在科举考试的准备上。而吴小岩的这两句联句则强调了除了学术追求之外,还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和日常行为规范。

  4. 联句解析:首先,“修我墙屋,非直为观美也”表达了建造围墙、房屋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外观,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适合学习和思考的环境。其次,“比及三年,郁郁乎文哉,于斯为盛”意味着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学问自然会兴盛起来。最后,“牵其子弟,又从而礼貌之,有能一日,孳孳为善者,何用不臧”则是告诫弟子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日积月累地做好事。

  5. 文化价值:在当代社会,虽然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吴小岩的这两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提醒人们,无论是对于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同时,也强调了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行为中践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小池书院联》作为一首反映当时教育理念和文化追求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吴小岩的高超技艺,也在内容上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价值观念,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