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同吴门沈归愚登蒜山憩清宁道院三首 其三

云房杯酒坐闲身,白首相知感慨新。
庑下梁鸿谁共语,楼头王粲尚依人。
青山有梦常为客,黄鸟无言自送春。
归舫吴门樱笋熟,柳花风起石湖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它由李攀龙所作,内容为: 暮春同吴门沈归愚登蒜山憩清宁道院三首 其三
绿树阴阴合,红英冉冉开。
山僧莫相恼,留我共徘徊。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自己与朋友游春赏花、寻幽访胜的情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十分细腻,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也十分入微。
首联写景。“暮春”是春季的末梢,“绿树阴阴合”,说明是初夏时节;而“红英冉冉开”,则表明已是仲春时分。诗人抓住春天的特点,用“阴阴”和“冉冉”两个词来形容树木的浓密和花朵的娇美。这两个词都很有表现力,前者写出了树木郁郁葱葱的气势,后者则写出了花朵娇艳动人的姿态,使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此外,“绿树”和“红英”也是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意象。
颔联抒情。“山僧莫相恼,留我共徘徊”,是诗人在与友人游春赏花时,遇到一个山中的僧人。由于诗人与友人兴致盎然地游玩赏花,所以引起了僧人的不快。然而,僧人并没有责怪他们,反而主动邀请他们留下来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这一句中,“莫相恼”是僧人对诗人和友人的一种宽容和理解;而“留我共徘徊”则是诗人和友人对僧人的一种感激和感谢。
此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物和自己与友人游春赏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攀龙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之一——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自然景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