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卢龙

少年尝透是离愁,弄笔平轻万里侯。
奉使何心随博望,退耕久欲效田畴。
无情黑水冰生面,已老青山雪满头。
不为简书敦促苦,几人乘兴作东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卢龙》是清朝何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少年时代的离愁别绪和壮年时期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作者复杂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作者简介
  • 何栻(生卒年不详),字子远,号西樵,清代诗人,主要创作诗歌、散文及骈文。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1. 诗歌原文
    少年尝透是离愁,弄笔平轻万里侯。奉使何心随博望,退耕久欲效田畴。
    无情黑水冰生面,已老青山雪满头。不为简书敦促苦,几人乘兴作东游?

  2. 诗歌解析

  • 少年时代的情感与志向:诗人在年轻时就体验了深刻的离别之愁,这种愁绪在他的笔下转化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体现在“弄笔平轻万里侯”这一形象中,意味着他曾经渴望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追求功名利禄。
  • 中年时的归隐生活:随着岁月流转,诗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不再追求仕途上的显赫,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宁静的生活状态,“退耕久欲效田畴”表达了他想要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
  • 面对困境的坚持:“无情黑水冰生面,已老青山雪满头”这句诗中的“无情黑水”可能指的是某种艰难或冷酷的现实,而“已老青山”则象征着诗人已经历经沧桑,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 不为外界压力所动:“不为简书敦促苦”表明诗人不受外界的催促和压迫所动摇,即使面对严苛的考核和逼迫,他也保持自己的独立与自由,不愿意迎合世俗。
  • 对同道之人的羡慕:“几人乘兴作东游”反映了诗人对于能够志同道合者一同出游的向往,这里的“东游”可能是指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旅行,而非实际的身体旅行。

《渡卢龙》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体现。它让人们思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如何在追求个人理想与实现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