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榕(壬午)

秋暑午犹烈,帆影何彤彤。
牵船溯赣水,篷低暍难容。
安能有美樾,使我船可艐。
前川忽东转,临水多大榕。
盘根岸洒洒,翳荟波溶溶。
藏舟入榕底,爱此凉阴浓。
交柯复接叶,老绿叠几重。
渔人与舟子,榕下间相逢。
何时解缆去,且待上下舂。
前江有新月,相约采芙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榕(壬午)是一首由南宋文人薛季宣创作的赋,表达了对大榕树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介绍:薛季宣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大榕赋》创作于壬午年,这反映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在这篇作品中,薛季宣以大榕树为题,通过对大榕树形态、生长环境和人文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薛季宣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赞美。
  2. 大榕树的特征:《大榕赋》中对大榕树的描绘生动而细致,从盘根岸洒洒到藏舟入榕底,再到交柯复接叶,这些细节无不显示出作者对大榕树独特形态的观察和感受。大榕树的树干粗壮,枝叶繁茂,给人以强烈的生命力和自然美的感受。
  3. 人文活动的描写:薛季宣通过描述渔人和船夫在大榕树下的相遇,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氛围。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大榕树在地方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风貌。渔人与船夫的相逢场景,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4. 文化价值:《大榕赋》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南方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资料。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风情和自然环境的珍贵视角,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 艺术魅力:薛季宣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大榕树的形态、生态和文化内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赋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6. 启示意义:通过对《大榕赋》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需要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薛季宣的这篇赋文提醒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大榕赋》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还是一幅展现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画卷。通过对大榕树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薛季宣传递出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的理念。这部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