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山阻风看月(壬午)

南风吹山北船横,红船逆流也不行。
偶然骤雨洗湖热,月出蠡东还夜晴。
大姑山南水万顷,放船一望何其平。
月与水平我平月,金波玉浪摇光精。
须臾转出碧山顶,冰轮碾塔如有声。
星汉西流过篷背,斜飞露脚凉晶晶。
秋风秋色渺何所,夏气不退谁能争。
渔船镫火客船笛,夜来且识江湖情。
吟怀□俗拙不饮,但著水枕睡便清。
庐山梦高月将堕,仿佛芙蓉开玉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姑山阻风看月(壬午)》并非阮元的诗作,而是清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皮日休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有《皮氏鹿门家钞》等作品传世。而《大姑山阻风看月》的作者是清朝的阮元。以下是关于这两首诗歌的介绍:

  1. 诗歌背景:《大姑山阻风看月(壬午)》是皮日休在唐末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民间疾苦。

  2. 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描绘大姑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圣姑庙(在大姑山)》则是描述圣姑庙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3. 艺术特色:《大姑山阻风看月(壬午)》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而《太湖诗·圣姑庙(在大姑山)》则更注重于描写和抒情,通过对圣姑庙周边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大姑山阻风看月(壬午)》是皮日休的作品,而《圣姑庙(在大姑山)》则是清朝时期的一首诗歌,两者虽然都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但分别代表了唐代和清代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