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初春(壬申)

残雪栖园林,半在小山北。
初阳丽南轩,温然漏春色。
榆枝拆嫩苞,东风已有力。
一夜结轻冰,又觉馀寒勒。
向午感微和,此焉见消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园初春(壬申)》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创作于淳熙八年(1181)。该作品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还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小园初春》的创作时间是在淳熙八年(1181年),当时陆游57岁,在七年十月自江西回山阴,八年正月到家。这一时期,诗人的生活状态经历了从官场到隐居的转变,他的心境也由浮躁转为宁静。这种心境的变化使得他在写作时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和生活的感悟。
  2. 主题思想:《小园初春》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残雪”、“东风”等元素,既展现了冬末春初的寒冷,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 艺术特色:《小园初春》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用词精准生动,能够准确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其次,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详细的景物描写,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艺术性又具有哲理性。最后,诗歌的画面感极强,能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文化价值:《小园初春》不仅是陆游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宋代诗歌艺术和文化价值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特点。同时,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也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之一。

《小园初春(壬申)》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陆游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变化,也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