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我泰华碑,磨我八砖研。
苏斋倡吟篇,旧友共相饯。
屠君正壮年,出宰我乡县。
乡县尚不陋,长江绕芳甸。
近者集盐艘,民风少为变。
枭徒颍泗来,小斗竟如战。
我昔谋增兵,请者议未善。
为此多隐忧,保障匪易见。
我早识屠君,洸洸吴越彦。
清名满湖海,高文冠翰院。
百里非庞才,帝欲使之练。
孰意赤紧州,巧得颜谢选。
学者所设施,岂与俗最殿。
循吏宋汝阴,亦入儒林传。
苏斋敦勉之,古谊深眷眷。
我岂无赠言,力行在无倦。
履之而后艰,折狱言难片。
我于浙士民,拊循讵能遍。
惟不负乃心,或不报于面。
今日春明门,花前竞吟宴。
海棠思召伯,鸣琴慕子贱。
行矣春江潮,勿为瀛洲恋。
门生屠琴坞以翰林改宰仪徵翁覃溪先生倡咏饯送遂亦以诗赠行(庚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门生屠琴坞以翰林改宰仪征翁覃溪先生倡咏饯送遂亦以诗赠行》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阮元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间的文化活动与交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作者简介:阮元是清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他的诗作在风格上融合了汉魏六朝的古朴与唐诗宋词的典雅,形成了独特的“研经室”诗风。
诗文原文:
展我泰华碑,磨我八砖研。
苏斋倡吟篇,旧友共相饯。
屠君正壮年,出宰我乡县。诗歌赏析:
- 主题内容:这首诗通过描述屠琴坞改任仪征知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 语言风格:诗句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泰华碑”暗喻高洁的品质,“八砖研”则象征着学问与智慧。这些词汇的使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采,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 结构安排:全诗分为三部分,从准备迎接朋友的到来,描述宴会的场景,到最后表达对屠琴坞的祝愿,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 历史文化背景
- 嘉庆十五年(1810年):这首诗创作于嘉庆十五年,即1810年。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盛世,社会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之间的交往和诗歌创作尤为频繁,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 翰林改宰仪征:屠琴坞以翰林的身份被改任为仪征知县,这在当时是一种荣誉和责任的象征。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政治生涯的重要考验。
- 翁覃溪先生倡咏饯送:翁覃溪先生的参与和倡导,使得这次饯送活动更加隆重和有意义。他的参与不仅提升了活动的档次,也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阮元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思想动态和社会风貌。同时,它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史、文学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门生屠琴坞以翰林改宰仪征翁覃溪先生倡咏饯送遂亦以诗赠行》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也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和思想深度。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朋友来说,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无疑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