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藜杖(庚寅)

老龙拔须电搜壁,南诏蛮藤如血赤。
昌黎吟罢香山吟,万里云天隔梁益。
我持节住六诏南,欲觅此藤无处觅。
园中自有老藜根,斫取数枝握青碧。
三年未免色模糊,半染苔痕半手泽。
忽加丹漆华而坚,楖枥横担五六尺。
太乙吹火红照人,不许珊瑚斗玉石。
皤翁携此东园来,一笠圆棕双蜡屐。
劲茎疏节轻于藤,皓鹤惊红避长策。
而今那有异牟寻,颇可扶藜傲韩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藜杖(庚寅)》并非阮元的作品,而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诗作。《红藜杖》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黄景仁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造诣和独特个性的诗人。《红藜杖》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红藜杖这一自然物的坚韧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红藜杖》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如下:

  • 作者简介:《红藜杖》的作者是黄景仁。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号鹿川,江苏南京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写景见长,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深沉。

《红藜杖(庚寅)》实际上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作品,而非阮元的《红藜杖》。黄景仁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阮元则是一位有着丰富学术成就的历史学家和文化官员,他的生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