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此白水,未及上翠微。
高溪泻鸣濑,湍激不可矶。
如驱万鹅群,鹤鹤鼓翅飞。
及其落深漈,百丈开晴霏。
又如千疋帛,裂掷天孙机。
境更夜郎远,奇僻与世违。
太白所不到,自古吟者稀。
诗人若相赏,不惜溅征衣。
白水河看瀑(戊子)
介绍
《白水河看瀑》(戊子)是清代诗人阮元创作的一首诗。《白水河看瀑》以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比喻,描绘了瀑布飞泻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叹。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阮元有着密切的联系。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是江苏仪徵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授编修。道光年间,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他的仕途生涯中,提倡学术振兴文教是其自任之责,在史馆倡修《儒林传》、《文苑传》,设立诂经学堂和学海堂等教育机构。他在文学创作上也颇有建树,著有《研经室集》等多部著作,并精于篆隶书法,校刊众多文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中的“如此白水”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瀑布喻为白色的水流,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感受。“未及上翠微”则表达了瀑布高高飞泻,直冲云端的景象。“高谿瀉鳴瀨”描述了瀑布的水势湍急,如同万群鹅群鼓翅飞行一般。这两句通过动态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瀑布之下,感受到那股从天而降的水汽和力量。
接下来的诗句“如驱万鵝羣,鶴鶴鼓翅飛”,更是将瀑布的水势比作千匹帛帛撕裂天机,形象地描绘了瀑布落下时的壮观情景。这种夸张的比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磅礴气势。
“境更夜郎远,奇僻與世違”、“太白所不到,自古唫者稀”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和高度赞誉。他认为这样的自然景观是太白笔下难以描绘的,自古以来就鲜有人能与之相提并论。这种超越时空的赞美,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白水河看瀑》(戊子)作为一首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自然感悟,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进一步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