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督署宜园十咏 其五 花棚序射(丙戌)

昔在杭州时,西围曾射鹄。
三十有二年,此怀颇枨触。
两臂亦已衰,弯弧力不足。
惟呼健儿来,花棚看飞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南督署宜园十咏 其五 花棚序射(丙戌)”是清代诗人阮元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宜园的自然美景和鹤的优雅舞姿。诗中通过细腻地描述自然景观以及鹤的生动行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阮元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雅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谐与生态平衡的重视。诗中的“花棚序射”部分,通过精细的观察,捕捉到了自然中细微而美妙的变化,如晨露的香气、春云的轻盈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同时,诗人以“无仙释情,怡云亦萧散”来表达他对超然物外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就艺术手法来说,阮元的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诗中的“昙花护仙馆”象征着美好而神秘的氛围,而“鹤未几日忽飞一白鹤来翌日又有一鹤盘旋空中鸣声相呼薄暮并集于园月余遂驯且能舞矣作来鹤篇”则描绘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这种通过具体事物传达抽象情感的手法,让读者能够在欣赏诗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共鸣。

从文化背景来看,阮元是清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及官员,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宜园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赞赏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闲适与淡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云南督署宜园十咏 其五 花棚序射(丙戌)》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清代文化风貌的重要文献。它通过精细的自然描摹和深刻的人文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