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壑复一邱,自谓或过之。
偶闻黄鸟声,瞿然生远思。
升高何所赋,三复绵蛮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一壑复一邱,自谓或过之。
偶闻黄鸟声,瞿然生远思。
升高何所赋,三复绵蛮诗。
《癸亥入觐过扬州题草堂八首》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组诗歌。此组诗创作于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时值“土木之变”之后,朝廷内外一片混乱。在这一年,于谦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山西,因与镇守大同的总兵官王真不和,被调往京城任兵部尚书。
在京师期间,于谦多次上书皇帝,请求罢免奸佞之臣,并建议加强国防建设,以防外患。然而,他的奏疏却遭到了权臣的阻挠,使得他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于谦决定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故乡——珠湖草堂。
在回乡途中,于谦经过扬州,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然而,扬州的洪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居民,使得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谦决定留下来帮助当地人民。在短短一晚上的时间里,他与其他官员一起商讨了救灾的措施,并写下了这首题为《癸亥入觐过扬州题草堂八首》的诗作。
这首诗共八首,其中第五首是:
水患方殷民力疲,
荒郊野径足悲啼。
官家若念苍生苦,
何日西归问故堤。
这首诗表达了于谦对于扬州水患问题的担忧以及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他认为水灾已经造成了人民的疲惫和痛苦,如果官府能够关心百姓的疾苦,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那么人民的生活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