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晓月霜天高,匣中宝镜悲六朝。
镜如霜月月如镜,人间天上常相遭。
镜中何所有,真子坐弹琴。
琴中何所有,必是变徵清商音。
竹笋出林莲出池,真子坐当春夏时。
一弹天地有秋气,莲叶惨淡游神龟。
再弹长空转寒月,凤皇夜叫双梧枝。
三弹四弹清霜飞,素娥青女颦蛾眉。
菱花内有古人面,凛然冷逼谁敢窥。
剡溪高人戴安道,作画范铜尽工巧。
或是王门破琴后,幽涷三商真大好。
又疑真子原无名,以镜写神琴写情。
霜华落指看不见,惟见镜台秋月明。
秋月复秋月,千年磨不缺。
负局听琴声,琴声久消绝。
琴声绝兮真子归,剑沈秋水兮镜满春晖。
挂高堂兮曜日,悬池馆兮照衣。
春蚕珥丝七弦湿,新篁解箨桐叶肥。
繁星彻夜早霞暖,何处寒霜背月飞。
飞霜镜引(癸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飞霜镜引》是唐代真子飞霜镜的文献记录和白话文翻译,该镜子以八出葵花形和内切圈葵花型为主。在探讨这个文学作品之前,先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飞霜镜引》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唐代铜镜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其图案的描述,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
从艺术角度来看,真子飞霜镜的图案描绘了一个高士或道教仙人坐在竹林边的锦毯上抚琴的场景。这种场景反映了唐代文化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凤凰、树木、乌龟等元素在图案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们不仅是吉祥的象征,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涵,与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理念相契合。
从文学价值来看,《飞霜镜引》中的插图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方式。通过这些图像,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唐朝的艺术风格和社会风貌。例如,“真子飞霜”镜的设计体现了唐代铜镜的典型特征,如八出葵花形和内切圈葵花形,这在当时的铜器制作中是非常流行的样式。而这种设计不仅美观,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如镜子背面的莲花池和荷叶象征着清洁和净化,寓意着使用者能够像荷花一样保持纯洁。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飞霜镜引》作为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例如,它可能是根据真实存在的镜子创作的,也可能是后人为了纪念或学习唐代的铜镜艺术而进行的创作。通过研究《飞霜镜引》,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对于美的追求、对于自然的理解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飞霜镜引》不仅是唐代铜镜艺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深具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的图案描述,展示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唐代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