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策骑(乙酉)

海潮吐雾山含烟,近山远山青气连。
日色欲出犹未出,扁舟巳渡揭溪前。
溪前沙路缘山脚,竹外山桃破红萼。
衰翁久不据吟鞍,一鞭聊抵闲行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揭阳策骑》是清代诗人阮元的一首诗,创作于乙酉年(1835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海潮、山色、日出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揭阳策骑》中的“乙酉”指的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着那一年的时间特点和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法系统,它包括天干(甲至癸)和地支(子至亥),共60个组合,每个组合对应一个年份。其中,“乙酉”作为其中的一组,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诗中通过对海潮吐雾、山含烟气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诗中还通过“近山远山青气连”、“竹外山桃破红萼”等细节描写,进一步增加了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之中。这种细腻的观察和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中还蕴含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思想追求。诗人以“闲行药”自喻,表达了他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衰翁”这一身份的设定,揭示了他对于人生衰老的无奈和感慨。而“一鞭聊抵闲行药”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中重视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认同。

《揭阳策骑》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欣赏和生活感悟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阮元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