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赈灾纪事(庚申)

冰凌塞溪壑,积雪明群山。
饱饭被复陶,犹觉此地寒。
矧兹灾馀民,食少衣复单。
庚申夏六月,风雨夜漫漫。
山海本交错,蛟龙出其间。
夷寇荡颇尽,婺栝民亦残。
狂流破山出,百道开巑岏。
平地水一丈,墙屋崩惊湍。
漂人及鸡犬,决冢浮窆棺。
清畎为石田,沃土成沙滩。
万顷稻始花,擢拔同草菅。
客如疑此言,试看高树端。
树端枝杈桠,稿秸犹交攒。
尔时不死民,垂泪呼长官。
长官发仓谷,仓破谷不乾。
升斗纵不多,尚可数日餐。
飞章入告帝,民隐动天颜。
帝曰母讳灾,赤子皆恫瘝。
近者急军储,度支殊艰难。
臣体帝之心,不敢少吝悭。
金谷四十万,胥吏伺为奸。
察之苟不密,何异官贪顽。
民受官所授,着手亲分颁。
我来如视伤,一一索其瘢。
治寇在于猛,恤灾务于宽。
致灾巳不德,有力敢不殚。
所赖高田稔,米价平市阛。
种荞亦成熟,虽贫心巳安。
终思卅万人,家室何时完。
朔风生涧道,伏轼兴长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浙东赈灾纪事(庚申)》是清代诗人阮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浙东地区灾害后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以下是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阮元(1764年—1849年),字伯元,号石田,又号颐、十住老人等,江苏仪徵人。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官至礼部尚书,谥文达,著有《研经室一集》等。
  1. 诗歌原文
    冰凌塞溪壑,积雪明群山。
    饱饭被复陶,犹觉此地寒。
    矧兹灾馀民,食少衣复单。
    庚申夏六月,风雨夜漫漫。
    山海本交错,蛟龙出其间。
    夷寇荡颇尽,婺栝民亦残。
    狂流破山出,百道开巑岏。
    平地水一丈,墙屋崩惊湍。
    漂人及鸡犬,决冢浮窆棺。
    清畎为石田,沃土成沙滩。
    万顷稻始花,擢拔同草菅。
    客如疑此言,试看高树端。
    树端枝杈桠,藁秸犹交攒。
    尔时不死民,垂泪呼长官。
    长官发仓谷,仓破谷不乾。
    升斗纵不多,尚可数日餐。
    飞章入告帝,民隐动天颜。
    帝曰母讳灾,赤子皆恫瘝。
    近者急军储,度支殊艰难。
    臣体帝之心,不敢少吝悭。
    金谷四十万,胥吏伺为奸。
    察之苟不密,何异官贪顽。
    民受官所授,著手亲分颁。
    我来如视伤,一一索其瘢。
    治寇在于猛,恤灾务于宽。

  2. 诗歌解析

  • 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灾害后的惨状,反映了诗人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他对救灾行动的关注。通过对天气的描述和对灾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灾难后百姓生活艰难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对比“犹觉此地寒”与“饥寒切肌”等语句,传达了诗人对于人民疾苦的深切感受。
  • 诗歌中的“金谷四十万,胥吏伺为奸”,揭示了当时救灾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诗人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指出了官僚体制在救灾过程中的缺陷。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救灾工作的关切。

《浙东赈灾纪事(庚申)》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展现人性光辉的作品,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