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严濑至兰溪(戊午)

春江三百里,一泻众山破。
流云如秋潮,始识风力大。
连帆扑天去,其势颇无懦。
乱峰不知名,络绎复坎坷。
终日蓬窗中,把卷向山坐。
转如立滩头,尽遣群山过。
晚来有明月,莫拥黄紬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溯严濑至兰溪(戊午)》并非一首具体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清代作品《研经室一集》中的一篇诗作。该诗描绘了春江的景象和诗人的游览经历。以下是对《溯严濑至兰溪(戊午)》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溯严濑至兰溪(戊午)》的作者是清代文人阮元。阮元是清朝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其学识渊博,著作丰富,尤其在金石学、地理学等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2. 诗歌原文:诗中的“春䜩”指的是春天的郊游活动。“上元后一日春䜩和谢苏潭方伯韵二首”表明这首诗是在元宵节后的第一日写的。“五更过苏堤列炬中见桃柳正妍”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经过苏堤时见到的美景,其中“桃柳正妍”形容了春天的景色。“半山桃花十余里”则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春仲偕人两次来游”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一起多次游览春天景色的情景。“元和蒋蒋山武进陆祁生陆绍闻皆有图咏纪事因题册中”提到了与元和蒋、蒋山、武进等地的山水风光有关的创作,以及与陆祁生、陆绍闻等人的合作。“上已桐江修禊溯严濑至兰溪金华试院宋自公堂后双古柏冒雨”则是描述在上巳节期间,诗人沿桐江而上,经过严濑到达兰溪,并在金华试院看到了宋自公堂后的双古柏,冒着雨前行的情景。

  3. 诗歌主题:这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游览经历,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人文景观的魅力。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反映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溯严濑至兰溪(戊午)》作为阮元的一部代表作,体现了其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深厚造诣。

  5. 文化价值:在历史文化方面,这首诗歌不仅记录了清代江南地区春天的美丽景色,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它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

《溯严濑至兰溪(戊午)》是清代文学家阮元的一部经典作品,通过描绘春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