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巨镇东南雄,宛委峦嶂摩青空。
文命之陵据吕墨,朝衣九拜扬春风。
典谟有字迁有纪,岂假弱笔陈丰功。
惟思禹德在于俭,无间再叹世折衷。
山川主名遍天下,此山不载禹贡中。
扬州域广渐海表,刊定未纪夷与戎。
东教躬劳遂道死,参耕垄亩封葛桐。
陵者葬陵泽葬泽,苍梧之野将毋同。
岂如后人诡且侈,沙邱还至咸阳宫。
子元诞妄太白陋,乱引汲竹疑重瞳。
夏家天下子亦圣,曷为薄葬于越东。
试以吾言问二子,无稽之说将立穷。
我拜既毕题窆石,白云满穴春阳红。
帝之瑞应气郁郁,神所出入光熊熊。
重黎受命地天绝,惟有陵镇犹相通。
会稽山谒大禹陵(丙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会稽山谒大禹陵(丙辰)》是清代诗人阮元的一首作品。
《会稽山谒大禹陵(丙辰)》是阮元于清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贤者大禹的尊崇之情,还蕴含了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历史文化、国家治理与个人修养等方面的认识和感悟。
从文学艺术角度来看,阮元的这首诗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和韵律,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质。例如,“宛委峦嶂摩青空”一句,以“宛委”形容山脉,“摩青空”描绘出群山环绕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精湛的描写技巧。其次,从内容和主题上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大禹的纪念和赞颂,传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治理理念的推崇。特别是最后两句中的“典谟有字迁有纪,岂假弱笔陈丰功”,强调了即使是平凡的文字也承载着深远的意义,表明了作者对于文学和历史责任的认识。
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创作于乾隆年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开始逐渐显露出衰落的迹象。因此,阮元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希望提醒人们不忘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同时,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被赋予了治理洪水、兴利除弊的伟大使命。阮元通过赞颂大禹的功绩,实际上是在强调其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勇气,这对于后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会稽山谒大禹陵(丙辰)》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份历史的档案,记录了清代中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变迁,以及文人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