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试赋得眼镜(辛亥)

引镜能明眼,玻璃试拭磨。
佳名传叆叇,雅制出欧罗。
窥户穿双月,临池湛一波。
连环圆可解,合璧薄相磋。
玉鉴呈豪颖,晶盘辨指螺。
风中尘可障,花下雾非讹。
眸瞭宁须此,瞳重不恃他。
圣人原未御,目力寿徵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御试赋得眼镜(辛亥)》是清代诗人宋湘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宋湘,字焕襄,号芷湾,生于清嘉庆四年,逝于道光年间,祖籍广东嘉应。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嘉庆四年中进士后,历任云南曲靖、永昌等府的官职。他的文学成就颇高,有《不易居斋集》和《红豆山房诗钞》传世。
  2. 诗歌内容:《御试赋得眼镜(辛亥)》以“眼镜”为题,通过描绘眼镜的形象和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视力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将眼镜比作明眸,强调了视力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乾隆年间的一次御试中,题目要求以“眼镜”为主题进行创作。当时的乾隆皇帝不戴眼镜,因此诗人在创作时需要展现出眼镜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此外,这首诗也是当时文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一种思考和表达。

《御试赋得眼镜(辛亥)》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