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剑州至苍溪县途中作

两剑争嶙峋,过此稍夷坦。
驿路络山梁,古柏翼长坂。
夹道散清影,森森寒欲晚。
州城半在山,城下一溪满。
涉溪上层峦,欹仄愁偏反。
丁宁告仆夫,日高行且缓。
言寻招提宿,道路加餐饭。
古寺多悲风,林声夜未断。
明发望苍溪,朝烟已在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剑州至苍溪县途中作》的作者是江权,创作于清朝。此诗描述了诗人从剑州到苍溪县的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

《自剑州至苍溪县途中作》原文如下:

两剑争嶙峋,过此稍夷坦。驿路络山梁,古柏翼长坂。夹道散清影,森森寒欲晚。州城半在山,城下一溪满。涉溪上层峦,欹仄愁偏反。丁宁告仆夫,日高行且缓。言寻招提宿,道路加餐饭。古寺多悲风,林声夜未断。明发望苍溪,朝烟已在眼。

江权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两剑争嶙峋,过此稍夷坦”描绘了剑州至苍溪县途中的地势变化,由崎岖不平逐渐变得平坦。“驿路络山梁,古柏翼长坂”进一步具体化了这种变化,通过描述驿路上络绎不绝的山路以及古树长坂的景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如“夹道散清影,森森寒欲晚”,通过对光线和影子的描述,传达了一种秋天的萧瑟之美。同时,“州城半在山,城下一溪满”则描绘了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其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于山水相依、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诗中也不乏对旅途生活的描绘,如“言寻招提宿,道路加餐饭”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坚持,以及对于旅途中休息和补给的重视。最后,“明发望苍溪,朝烟已在眼”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期待和兴奋,以及对旅途结束的期盼。

《自剑州至苍溪县途中作》不仅展现了江权深邃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自然观察力,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在旅行中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这首诗是研究清代文学和自然描写的一个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