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剑争嶙峋,过此稍夷坦。
驿路络山梁,古柏翼长坂。
夹道散清影,森森寒欲晚。
州城半在山,城下一溪满。
涉溪上层峦,欹仄愁偏反。
丁宁告仆夫,日高行且缓。
言寻招提宿,道路加餐饭。
古寺多悲风,林声夜未断。
明发望苍溪,朝烟已在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最后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自剑州至苍溪县途中作”是全诗的开头,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首联两句,写剑州到苍溪县的路途,山势峥嵘峻峭,道路崎岖不平,但稍一平坦便有平缓之感,表现了旅途的艰难。颔联两句,写沿途所见。驿路络绎不绝,古柏参天,长坂如翼。夹道清影洒落,寒气逼人,傍晚时分更为森冷。颈联两句,写经过苍溪县后所见。苍溪县城依傍山峦,半城在山,半城临河;城外溪流潺潺,满城水声。尾联两句,写苍溪县外所见,涉溪而上,登高远眺,层峦叠嶂,景色秀丽。日已西坠,时已过午,行旅匆匆,不可久留。言罢,又告仆人准备住宿,明日再行。“古寺多悲风”,暗示苍溪县附近有寺庙,“林声夜未断”,“夜”暗指僧房诵经之声未曾中断,表明苍溪一带佛家活动十分兴盛。末两联,写苍溪县附近的景物与僧侣的活动。明晨,当看到苍溪上空升起的朝烟时(即朝阳初升),便可望见苍溪县城了。这是一幅苍溪县的远景图。
【答案】
译文:
自剑州到苍溪途中所作
两把利剑争相嶙峋,越过此岭稍觉平坦。
驿路上连接着山梁,古柏长出枝干像长坂。
山道两边散射出清幽影子,森森寒意令人生畏。
苍溪县城依傍山峦,半城在山,半城临河;城外溪流潺潺,满城水声。
涉溪而上登上高丘,山势陡峭愁思萦怀。
叮嘱仆从小心慢行,日高尚早不宜迟延。
说好在此寻访招提寺投宿,道路遥远加餐饭食。
苍溪古寺香火旺盛,夜间诵经声音未断。
明天清晨望见苍溪城郭,朝阳初升已在视线。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由剑州至苍溪县的途中。诗中以“两剑争嶙峋,过此稍夷坦”“两把利剑争相嶙峋”一句为全诗之眼,形象地写出了苍溪县境内的山势险峻。“驿路络山梁,古柏翼长坂”,写出山路上驿道纵横交错,古柏参天,长坂宛若长翼,衬托出山路上行人步履维艰。“夹道散清影,森森寒欲晚”,写夹道的清影散射出来,使人感到森森寒气逼人。这两句写出了沿途景色的优美。“州城半在山,城下一溪满”二句写苍溪县的地理形势。“涉溪上层峦,欹仄愁偏反”,写涉过溪水攀登上山坡,只见山峰起伏不定,诗人心中不禁生出愁苦之情。“丁宁告仆夫,日高行且缓”二句写诗人告诫仆从,时间已经不早,要慢慢行走。“言寻招提宿,道路加餐饭”二句写诗人打算在招提寺投宿,在路上还要加些饭菜。“古寺多悲风,林声夜未断”二句写苍溪县附近的景物,苍溪县附近有一座寺院,夜晚诵经的声音一直未停。“明发望苍溪,朝烟已在眼”二句写诗人明晨将看到苍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