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百柱楼感事(十八首选四) 其一

姜桂风雷两不凡,蓬蒿时局听谁芟。
焚驱虎兕貔貅纛,针割龙蛇日月函。
一字灰钉苛史笔,满身尘垢老征衫。
舞台丝竹生啼笑,拟作悲歌付阮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垂杨百柱楼感事(十八首选四)·其一》是清代诗人朱青长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兴衰的深刻忧虑。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朱青长生活在清中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 作品风格:朱青长的诗歌以深沉、细腻见称,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使得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垂杨百柱楼感事(十八首选四)·其一》原文如下:
座外群龙好舞戈,  
南征江海北争河。  
别来大国成焦壤,  
何处名山可烂柯。  
与世低昂充酒怪,  
为人歌哭中诗魔。  
幽州剩稿南归集,  
唱入秋坟死鬼多。  
  • 译文: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社会画面,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1. 诗词赏析
  • 意象选取:诗中“垂杨”、“百柱楼”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递出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强烈的情感色彩,既有对逝去时代的哀伤,也有对当前局势的无奈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1. 历史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此诗创作于清朝中期,正值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际,社会的不稳定和国家的衰落成为诗人关注的焦点。
  • 社会状况:在那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的战争和政治动荡,国力衰弱,民不聊生,诗人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1. 艺术特点
  • 语言精炼:朱青长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感悟。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让人在阅读中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诗人的情感深度。

《垂杨百柱楼感事(十八首选四)·其一》不仅是朱青长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清朝中期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