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上巳同半塘、南禅登江亭

残墨山容,为谁青到钩帘处。
荻芽平岸乳禽喧,依旧湔兰路。
消送流光过羽。
冷禅天、丛铃碎杵。
芳游何在,清角无端,吹愁如许。
春尽天涯,茂园心醉思归赋。
好天良夜旧东风,谁信啼鹃苦。
欲采蘋花寄与。
绿窗深、心期又误。
危阑休倚,乱掩斜阳,浮云无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烛影摇红·上巳同半塘、南禅登江亭》是朱孝臧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

残墨山容,为谁青到钩帘处。荻芽平岸乳禽喧,依旧湔兰路。消送流光过羽。

冷禅天、丛铃碎杵。芳游何在,清角无端,吹愁如许。春尽天涯,茂园心醉思归赋。好天良夜旧东风,谁信啼鹃苦。欲采蘋花寄与。绿窗深、心期又误。危阑休倚,乱掩斜阳,浮云无数。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朱孝臧(1857—1931年),字古微,号沤尹,又号疆村,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右待郎。有《强村语业》三卷、《集外词》一卷,又辑《湖州词微》二十四卷、《国朝湖州词录》六卷、《沧海遗音集》十三卷,选《宋词三百首》一卷、《词莂》一卷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上巳日的美景和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来表达其情感。其中“残墨山容,为谁青到钩帘处。”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自然景色的留恋;而“荻芽平岸乳禽喧,依旧湔兰路。”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清新自然的气息;“消送流光过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回忆。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

朱孝臧的这首《烛影摇红·上巳同半塘、南禅登江亭》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