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杂兴

触景皆堪适,惟秋更洒然。
白云飘似絮,空水碧于天。
渐觉轻绡爽,浑忘小扇捐。
谁怜凭吊客,犹有《续骚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斋杂兴》是清代诗人朱鼎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触景皆堪适,惟秋更洒然。
    白云飘似絮,空水碧于天。
    渐觉轻绡爽,浑忘小扇捐。
    谁怜凭吊客,犹有《续骚篇》。

  2. 诗歌赏析:《秋斋杂兴》以秋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秋日景象。诗中的“触景皆堪适,惟秋更洒然”,表达了作者面对秋景时的愉悦心情;“白云飘似絮,空水碧于天”则描绘了一幅清远宁静的自然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3. 作者简介:朱鼎鋐,字楚祯,浙江海盐人。他是贡生,著有《丰岩诗钞》。虽然朱鼎鋐在诗名方面并不突出,但其诗作多受陆清献公影响,且具有近唐风格的特点。

  4. 文学价值:《秋斋杂兴》不仅展现了朱鼎鋐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艺术感觉,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致入微的感悟和表达。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天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追求。

  5. 社会影响:朱鼎鋐的作品虽未被广泛传颂,但他的才华和成就在当时已受到认可。《秋斋杂兴》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激励着后来的诗人继续探索自然与人生的奥秘。

《秋斋杂兴》作为朱鼎鋐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而受到赞誉,更因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而成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以及古典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