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只说天涯苦,天涯更送行人去。
满地是杨花,梦中何处家。
东风吹雨足,细画山眉绿。
江上带愁看,应怜明镜前。
菩萨蛮四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四首 其二》的艺术魅力
《菩萨蛮四首 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佳作,它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与愁。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体命运的无常。
在创作背景上,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在公元850年左右,处于晚唐时期。这个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而文学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菩萨蛮·其二》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例如“春水碧于天”和“画船听雨眠”的对比,既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又通过“春水碧于天”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此外,“未老莫还乡”和“还乡须断肠”的反衬,更是将诗人对于离别的不舍与归来后可能面对的生活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性,引人深思。
在情感表达上,《菩萨蛮·其二》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诗中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特别是末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哀愁,也深刻地揭示了诗人自身的境遇,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菩萨蛮·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景和人物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哲理和丰富情感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