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子玉带歌

临濠龙种岐海死,以数茎发为终始。
鼎移社屋逾三纪,毅魄犹依故辽邸。
可怜赤嵌城,夜夜荒鸡鸣。
可怜竹沪溪,年年杜鹃啼。
九十年来同声哭,绝岛无祠荐秋菊。
薶香亦剩几抔土,遗带还馀一束玉。
带兮带兮当年玉人用意琢百鹿,那知一旅无成莽驰逐。
幸也末路完其璞,皓洁奇姿出陈椟。
君不见七客寮中信国砚,玉带生歌酬唱遍。
不惟其物惟其人,正气常留石一片。
我今为带作此歌,歌成信手书擘窠。
谁欤和歌谢皋羽,勿烦属笔赵孟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元子玉带歌并非文学作品实际上,这是一首出自清代诗人朱景英的古诗《一元子玉带歌》。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其精神的赞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朱景英是清朝的诗人,其诗歌多以咏叹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在《一元子玉带歌》中,朱景英通过描写古代的历史人物和其遗物,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2. 诗歌原文:《君不见七客寮中信国砚,玉带生歌酬唱遍。不惟其物惟其人,正气常留石一片。我今为带作此歌,歌成信手书擘窠。谁欤和歌谢皋羽,勿烦属笔赵孟頫。

  3. 诗歌解析:这首诗以“一元子玉带”为线索,通过对古代人物和遗物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气概。诗中的“玉带生歌”可能指的是与玉带相关的音乐或歌声,而“酬唱遍”则意味着这种歌声或音乐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传唱和赞赏。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物品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4. 历史背景:诗中提到的“七客寮中信国砚”,以及“毅魄犹依故辽邸”,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件和遗迹。这些历史事件和文化遗迹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使得《一元子玉带歌》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作品。

  5. 艺术特色:朱景英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一元子玉带歌》中,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遗物相结合,通过对遗物的描述来展现历史人物的英雄气概和高尚品质。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既有历史感,又有艺术感染力。

《一元子玉带歌》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艺术特色的古诗,而非文学作品。它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遗物,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怀念。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英雄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