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唯家政,原循内则篇。
可伤徒自瘁,未见有人怜。
叹尔娇痴惯,嗟予顾虑牵。
每逢归夜话,惆怅不成眠。
哭女成四律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女成四律·其二》是清代朱晓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描写女子的勤劳与家庭事务,展现了她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作。
这首诗以“勤俭唯家政,原循内则篇”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勤俭持家的赞赏之情。这种对女性角色的传统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对传统道德的一种弘扬。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家庭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中“可伤徒自瘁,未见有人怜”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有关爱的无奈与感慨。这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往往承受着比男性更大的压力和责任,但却往往缺乏足够的尊重和支持。
“叹尔娇痴惯,嗟予顾虑牵”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于妻子的深深情感。这里的“娇痴”既形容妻子的可爱和天真烂漫,又暗示了她的柔弱和需要保护的一面。而“嗟予顾虑牵”则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担忧和牵挂,担心她的辛苦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照顾。
“每逢归夜话,惆怅不成眠”则描绘了一幅夫妻共同度过夜晚、相互倾诉衷肠的画面。这不仅反映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和谐,也展示了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和默契。然而,这种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和不安,因为妻子的辛勤付出并未得到丈夫的认可和回应。
《哭女成四律·其二》不仅是一部描绘家庭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反映了清代妇女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道德和文化的批判与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