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登南城楼

风雨潇潇过碧虚,单衣轻曳晚凉馀。
人凭高阁一身远,秋老江城万木疏。
野色渐开云碎影,暮愁欲起雁横书。
栖鸦不用催归去,目断南郊水竹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登南城楼》是清代诗人朱咸庆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清新明丽的田园雨后晚景图画而著称,描绘了风雨过后,夕阳西下时登上南城门楼远眺的情景。诗中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角度,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首联紧扣诗题,直接点明了诗人在雨过天晴、夕阳西下的美景中登上南门城楼,倚栏远眺的情境。颔联“人凭高阁一身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站在城楼上,放眼望去,与四周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超然和对远方的遐想。颈联“野色渐开云碎影,暮愁欲起雁横书”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描绘了傍晚时分,远处的天空中云朵散开,阳光透过云隙洒向大地,江边树林逐渐稀疏,仿佛被秋意所染,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同时,诗人似乎也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忧愁,这种情绪在他的内心升腾,如同即将起飞的大雁,预示着一种即将到来的变化或离别。尾联“栖鸦不用催归去,目断南郊水竹居”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不舍,他希望那些栖息的乌鸦能够继续停留,不去催促诗人归去。他的目光穿透了远方的水墨画一般的山水,久久不愿移开。这里的“南郊水竹居”可能指的是诗人故乡的一处宁静之地,寄托了他深厚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雨后登南城楼》不仅展现了一个生动的田园雨后晚景图,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