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夕复携酒对菊叠前韵

菊序连宵饮,停杯复把杯。
为怜花正好,且秉烛重来。
伯雅无劳劝,秋英耐久开。
双文抽艾叶,五出镂银台。
北地欣初见,东篱忆遍栽。
琼蕤分素雪,黄蕊映青苔。
心逐孤鸿去,家惟冷梦回。
几年驰道路,三径没蒿莱。
短锸长思荷,长瓶旧作堆。
饥因求鹭股,味只恋鲈腮。
所幸依莲幕,长教泛玉醅。
流光成晼晚,高会恣游陪。
猎猎霜风急,丁丁漏水催。
编苕嗤我疾,织锦怪君才。
莫笑酸寒孟,休夸敏捷崔。
举觞寻酒格,叉手觅诗材。
寿客图须画,新愁雨是媒。
盆看移小槛,签特记陈荄。
甘杞名虽并,钟潘赋共推。
范村诸种外,欲续愧非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夕复携酒对菊叠前韵》是朱昆田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朱昆田:朱昆田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诗词作品广受赞誉,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作品以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著称,能够体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 创作背景:诗中的“次夕”可能指的是诗人某晚或某夜饮酒赏菊的情景。结合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见这种独自饮酒赏花的行为在当时文人中颇为流行,可能是诗人在某种孤独或者宁静的时刻所感而作。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菊序连宵饮,停杯复把杯。为怜花正好,且秉烛重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秋菊相伴的愉悦时光,菊花开得正好,诗人不忍心辜负这美好的季节,于是停下手中的酒杯,重新举起,继续饮酒。
  • 诗句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珍惜之情。通过对秋菊的细致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1. 艺术特色
  • 押韵严谨:该诗采用了灰韵,这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押韵方式之一。通过严谨的韵脚选择,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艺术魅力。
  • 意象生动:诗中的菊花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从“秋英耐久开”到“双文抽艾叶”,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盛开的菊花之中,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美和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1. 思想内容
  • 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人通过对秋菊的描绘,赞美了自然界的美。菊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高洁的品质,成为了文人墨客寄托情感和追求的理想象征。
  • 孤独与陪伴的主题:诗中的“停杯复把杯”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诗人孤独生活中的自我安慰。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平静和慰藉。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清代词人的代表作品之一,《次夕复携酒对菊叠前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朱昆田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来的文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 启示意义: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更是一次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它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不忘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慰藉。

《次夕复携酒对菊叠前韵》不仅体现了朱昆田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启迪,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享受每一刻的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