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调潜竹纳姬三首 其三

金缕翻成付玉人,绿窗昵昵学莺唇。
从今对客能吴语,不让风流贺季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调潜竹纳姬三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朱昆田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朱昆田,生卒年不详,唐末五代时期的文学家、教育家,字文玉,号西斋,又号东斋,浙江杭州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对后世的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作原文
    千丝举网得西施,八牐清宵一舸驰。
    人月婵娟秋乍半,知君不负已凉时。
    远逺春山浅浅霞,北支南黛少容华。
    香奁有句吟须稳,高拥黄䌷放早衙。
    金缕翻成付玉人,绿窗昵昵学莺唇。
    从今对客能吴语,不让风流贺季真。

  2. 诗意解析

  • 千丝举网得西施:通过比喻,形容女子的容貌如同美丽的西施,引人入胜。
  • 八牐清宵一舸驰:夜晚的微风中,一只孤舟划过,象征着诗人孤独而坚定的心。
  • 人月婵娟秋乍半:描述秋天初露,月光如水,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 远逺春山浅浅霞:描绘远处的山水景色,春天的色彩斑斓而又朦胧,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深度。
  • 香奁有句吟须稳:香奁中的诗句必须严谨稳定,体现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
  • 高拥黄䌷放早衙:高耸的旗帜在早晨迎风飘扬,象征着诗人的志向和抱负。
  • 金缕翻成付玉人:金色的纹饰被翻制成精美的工艺品,送给心爱的人,表达了深深的情感。
  • 绿窗昵昵学莺唇:绿窗之下,莺鸟学着人的唇语,增添了一丝俏皮和温馨。
  • 从今对客能吴语:从此之后,能够用吴语与客人交谈,显示了诗人的语言才华和对文化的热爱。
  • 不让风流贺季真:不输给风流才子贺季真,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才情。
  1. 文化影响及价值
  •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形式,成为后代学者研究和赏析的对象。
  • 它体现了朱昆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能,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寄调潜竹纳姬三首·其三》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