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意气总消磨,穷达其如有命何。
翻怪当年王处仲,唾壶击缺尚高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年来意气总消磨,穷达其如有命何。
翻怪当年王处仲,唾壶击缺尚高歌。
《途中和答张闇成六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春,诗人应诏赴任汝州团练使。在途中,他与好友张黯成相遇,两人相携游览了汝州西郊,并赋诗酬唱。此诗即作于此时,共二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以“山”为题,抒发作者对故乡山川景色的眷恋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以及归隐田园的愿望。
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我生之初,尚无安宅。
是我上慎,天维之经。
天经地义,有物有则。
天地不仁,孰能克济?
我生之初,尚无立锥。
我前未识,畏子莫知。
畏子莫知,一国三公。
畏子莫知,谁人敢争!
我生之初,尚无立术。
我后勿盲,亦无良术。
畏子莫知,谁将我作?
畏子莫知,谁肯为我?
我生之初,本诸父母。
我今已矣,谁其子者?
我今已矣,谁其夭之?
畏子莫知,谁将我咨!
畏子莫知,谁肯我仪!
我生之初,尚犹未苦。
畏子莫知,谁云不苦?
畏子莫知,谁谓不苦?
畏子莫知,谁云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