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严陵钓台下作

未信纶竿天半垂,高风自足动人思。
娶妻难得梅福女,求友悔结刘钦儿。
七里山花明踯躅,一滩烟水没鸬鹚。
台西谁击竹如意,问著土人都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严陵钓台下作》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权德舆所创作的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作者
  • 权德舆:作为一位杰出的唐代诗人,权德舆的生平和创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权德舆在唐穆宗长庆元年创作了《经严陵钓台下作》,这一历史背景对于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 创作背景与时代意义:权德舆在担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国子祭酒期间,身处宰相之职。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经严陵钓台下作》的解读,可以窥见唐代政治文化的一些侧面。
  1. 诗歌原文
    绝顶耸苍翠,清湍石磷磷。先生晦其中,天子不得臣。心灵栖颢气,缨冕犹缁尘。不乐禁中卧,却归江上春。潜驱东汉风,日使薄者醇。焉用佐天子,持此报故人。则知大贤心,

  2.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的“绝顶耸苍翠,清湍石磷磷”生动描绘了严陵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山水相映成趣的画面。
  • 人物心态描写:“先生晦其中”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中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势的淡漠。
  • 政治理念表达:诗中的“天子不得臣”反映了诗人对权力的批判态度,以及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
  • 生活态度体现:“却不乐禁中卧,却归江上春”,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排斥。
  • 友情价值观念:“焉用佐天子,持此报故人”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品德和友情,而非权势地位。
  • 大贤之心的体现:“则知大贤心”强调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和高尚情操,这是诗人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
  1. 诗歌影响
  • 文学价值:权德舆的《经严陵钓台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历史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咏严陵钓台下之作”,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后世流传:这首诗不仅在唐代广为传颂,而且在后世仍被广泛引用,成为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材料。

权德舆的《经严陵钓台下作》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还是一部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社会理想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风貌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