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 其一 送分虎南还

驴车慢些,小住长亭者。
疏林不隔远山遮,几点新黄叶,云脚夭斜。
雁书横写,趁归人南去也,离别漫嗟,只可惜中秋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朝天子·送分虎南还》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离愁别绪。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品背景:《朝天子·送分虎南还》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在清初创作的一首词作。朱彝尊(1629年—1709年),号玉壶生、荔裳居士等,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文学家、学者,有“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以婉约派见长,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该作品可能与当时社会环境、文人之间的友谊或其他个人情感有关。通过作品可以窥见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 内容赏析:诗中的“鱼标稻苗”,指的是稻田中插着标志渔网的竹竿,象征着丰收的景象。而“南湖好”则暗示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的环境。接下来的句子“月寒沙柳夜萧萧,帆影卸三姑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月色寒冷,沙岸上的柳树随风摇曳,远处的船只在卸下货物后缓缓驶向三姑庙的方向。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3. 艺术手法:朱彝尊在这首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月寒沙柳夜萧萧”比作“暗水横桥,矮屋香茅”,“帆影卸三姑庙”则象征着旅途的结束和归宿。这些细节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

  4. 情感表达:通过这首词,朱彝尊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在字里行间,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可以看出《朝天子·送分虎南还》不仅展现了朱彝尊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这首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