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乐 其二 中吕

到清秋,开家宴。
生鱼切玉,野雀披绵。
村村簖蟹肥,日日湖菱贱。
对竹千竿书千卷,闷来时划个花船。
白莲寺前,青阳桥外,金粟山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吕·普天乐》是元朝诗人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曲,此曲虽短小,却展现了作者高超的遣词造句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将详细解析这首作品的独特魅力:

  1. 创作背景:《普天乐》的创作背景是在张养浩离开官场之后。在官场沉浮多年后,张养浩选择辞官归隐,这一时期他的心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摆脱了尘世烦扰后的轻松和喜悦。
  2. 曲风特色:《普天乐》的风格清新明快,语调婉转自然,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尽管篇幅短小,但通篇仅有48个字,却能够极好地反应张养浩的文采与功力。此外,其典故运用灵活无痕迹,细节描写恰到好处,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作者摆脱官场污浊后的轻快心情。
  3. 主题思想:《普天乐》通过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心境的转变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通过深入探讨《普天乐》的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深层内涵,不仅能够领略到元代文人的思想境界,也能够感受到他们面对人生百态时所抱持的豁达与乐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