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乐 墨梅

斜飞蝴蝶扑枝园,点点惊愁眼,疏影依然。
水清浅,嫩寒天。
墨痕淡处珊瑚软,似曾相识,稽山风雪,一树晚窗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平湖乐·墨梅》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斜飞蝴蝶扑枝园,点点惊愁眼,疏影依然。水清浅,嫩寒天。墨痕淡处珊瑚软,似曾相识,稽山风雪,一树晚窗前。
  2. 作者简介
  • 朱彝尊(1629年—1712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文学家、诗人。与厉鹗、严遂成、施闰章合称“清初四大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尤其擅长写景咏物。其作品在艺术上追求自然和谐,注重音律美,被誉为“一代词宗”。
  1. 主题内容
  • 《平湖乐·墨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诗中的蝴蝶飞舞于花枝间,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而墨色梅花则增添了几分幽深与神秘。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1. 艺术手法
  • 朱彝尊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得画面既有动感又不失宁静。例如,蝴蝶的翩翩起舞与梅花的孤傲挺立形成鲜明对比,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象征意义。诗中的“墨痕淡处珊瑚软”,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梅花在墨色中的柔美,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花瓣上的墨迹,以及那股淡淡的香气。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如将梅花比作“稽山风雪”的一树,不仅赋予了梅花更加丰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平湖乐·墨梅》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情趣的体现。它代表了清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注重艺术表现的美学理念。诗中的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而墨色的运用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墨色的审美偏好。这首诗对于研究清代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同。

《平湖乐·墨梅》作为一首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超然,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