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小楼

小楼深巷敲方响。
两两红妆笑相向。
本来银漠是红墙,欲上仙城无路上。
年光到处皆堪赏。
南陌东城讵来往。
更无消息到今朝,秋思冬愁春怅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楼春·小楼》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朱彝尊作为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其词作深受姜夔、张炎的影响。下面是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玉楼春·小楼》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兼文学评论家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亦自号金风亭长。他的诗歌成就颇丰,与王士祯齐名,被并称为“南朱北王”。他的词风婉约而不失豪迈,擅长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表达复杂的情感。
  2. 作品原文:《玉楼春·小楼》这首词由四句构成,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词中通过描绘小楼深巷的景象,以及红妆笑相向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世界。同时,通过对银漠红墙的描述,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流逝。
  3. 作品赏析:《玉楼春·小楼》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古代,文人骚客常常借物抒情,通过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朱彝尊的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清代社会的某些方面,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等。
  4. 情感表达:《玉楼春·小楼》中的“更无消息到今朝”,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力感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普遍,能够引起广泛读者的共鸣。
  5. 艺术特色:《玉楼春·小楼》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语言运用。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朱彝尊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此外,这首词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玉楼春·小楼》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