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片。
深浅。
半山晴。
落月殷勤早莺。
楚歌吴语娇不成。
多情。
时时听一声。
偶值门开暂相逐。
声断续。
过尽重重屋。
临高台。
重徘徊。
酌来。
留君醉一杯。
河传 听莺
介绍
《河传·听莺》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湖上迷离的雨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河传·听莺》:
创作背景:《河传·听莺》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情境密切相关。在清代中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离开故乡,投身于仕途或游历四方。而朱彝尊作为一位有志之士,也选择了出仕的道路。然而,他对于官场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深感厌倦,渴望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彝尊写下了这首《河传·听莺》,通过词中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作品原文:《河传·听莺》全词如下:
花片(张南史)。深浅(同上)。
半山晴(皎然)。落月殷勤早莺(周贺)。楚歌吴语娇不成(李白)。多情(刘长卿)。
时时听一声(白居易) 。艺术特色:朱彝尊的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他在开篇就明确了地点,即湖上,这为整首词定下了抒情的基调。接着,他用“闲望”作为全词的主调,逐步透露“闲望”的内容,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其次,朱彝尊运用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花片、落月、莺声等,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最后,他在词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充满了情感色彩。
情感表达:朱彝尊的《河传·听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雨图景。词中描述了一个在外漂泊的男子,每逢春天,便独自站在湖边,聆听着湖面上飘来的清脆莺声。这种情景让人不禁想到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若耶溪水西岸,洗纱女天天看溪水空流。”这里的“洗纱女”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暗示了男子的归来之路遥遥无期。
文化影响:朱彝尊的这首词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清代词坛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借鉴。尤其是其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都展现了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深刻魅力。此外,朱彝尊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的词作在后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河传·听莺》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佳作,更是朱彝尊艺术造诣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以及文人墨客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所展现出的独特情感和艺术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