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上谷观伎

蹑珠履,舞罗衣。
清歌宝瑟自相依。
此夜不堪肠断绝。
红烛灭。
归去岂知还向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上谷观伎》是一首由清代朱彝尊创作,描绘了一幅上谷秋日的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介绍
  •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学者,尤以词学成就最为突出。
  1. 诗词原文
    蹑珠履(杨衡),舞罗衣(李白)。清歌宝瑟自相依(骆宾王)。此夜不堪肠断绝(权德舆)。红烛灭(李颀)。归去岂知还向月(李商隐)

  2. 词中意境

  • 通过“蹑珠履”与“舞罗衣”的描述,朱彝尊巧妙地勾勒出上谷秋天的华丽场景,珠履与罗衣象征着贵族的奢华和优雅。
  • “清歌宝瑟自相依”则表现了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感,宝瑟作为乐器,其声音清丽悠扬,与清歌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然而,“此夜不堪肠断绝”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这种强烈的情绪对比,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深度,使其不仅仅是对美景的描写,更是情感的抒发。
  • “红烛灭”一句则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红烛的熄灭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终结,同时也暗示着词人对于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归去岂知还向月”则是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月光的皎洁与词人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词人在繁华落尽后,仍无法忘怀过去的辉煌。

《南乡子·上谷观伎》不仅是一首描绘上谷秋日景象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与深刻哲思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上谷秋日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描绘,词人朱彝尊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