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蟾宫 端溪观采砚

苍山暗束寒江转。
问岩穴、探时深浅。
不妨篝火夜连朝,待割取、溪云一半。
疏疏嫩叶青花遍。
比刲却羊肝更软。
看来只合寄情人,已早有、相思泪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蟾宫·端溪观采砚》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作品。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秀水(今浙江嘉兴),并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曾应博学鸿词科选拔。其诗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著有《曝书亭集》。朱彝尊的创作深受前人影响,尤其崇尚姜夔、张炎等人的词风,并在诗坛上也有显著的成就。

  2. 诗歌原文:《步蟾宫·端溪观采砚》原文如下:
    苍山暗束寒江转。问岩穴、探时深浅。
    不妨篝火夜连朝,好割取、溪云一半。
    疏疏嫩叶青花遍,比刲却羊肝更软。
    看来只合寄情人,已早有、相思泪眼。

  3. 诗歌赏析:此诗描绘了在寒冷的江边观赏砚台制作的场景。作者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展示了砚石从采集到加工的全过程,同时也表达了对制砚工匠的尊重和对工艺美的追求。

  4. 艺术特色:朱彝尊作为浙西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作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运用自然景物来传达情感。此词在艺术表现上,巧妙地将自然环境与人的情感结合,使得整首词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色彩,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5. 文化背景:端砚产自广东省高要县一带,是一种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一。由于其独特的石质和制作工艺,端砚被广泛用于书画创作。朱彝尊所写《步蟾宫·端溪观采砚》,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一种体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雅集中砚文化的一种珍视和传承。

《步蟾宫·端溪观采砚》不仅展现了朱彝尊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深厚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工艺美术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该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美学和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展现的独特视角和深刻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