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龙谣 雪

密比花繁,轻嫌絮重,一半斜侵帘户。
淡抹墙腰,似月棱初吐。
才飘堕、冻雀声中,又压倒、早梅开处。
纵旗亭、腊酿堪沽,已迷却、板桥路。
飕风紧,乱云低,见泼墨点点,林鸦催暮。
一丝渔艇,料今番归去。
讶光寒、入夜翻明,渐洒急、听窗如雨。
问隔江桃叶桃根,尚能来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聒龙谣·雪》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雪景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后因直言进谏而获罪流放,最终在归途中病逝。他的诗论在当时有着极高的地位,有“南朱北王”之称。
  1. 创作背景
  • 《聒龙谣·雪》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朱彝尊在仕途上屡受挫折,晚年更是流放至远方,这使他更多地接触到民间的生活和自然景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试图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雪作为自然界的一种景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往往象征着纯净、高洁以及孤寂。因此,《聒龙谣·雪》不仅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词,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
  1. 词作原文
    密比花繁,轻嫌絮重,一半斜侵帘户。淡抹墙腰,似月棱初吐。才飘堕、冻雀声中,又压倒、早梅开处。纵旗亭、腊酿堪沽,已迷却、板桥路。飕风紧,乱云低,见泼墨点点,林鸦催暮。一丝渔艇,料今番归去。

  2. 主题分析

  • 自然美与人生感悟: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朱彝尊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雪的纯洁与高洁,如同人生的真谛,都值得人们去追求和珍惜。同时,雪的冷清与孤独也让诗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种情感的流露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 历史情怀:朱彝尊身处乱世,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也体现在了词中。通过对雪的描写,他似乎在向历史致敬,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 文化寓意:《聒龙谣·雪》中的雪景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雪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纯净、坚韧等品质。朱彝尊通过雪的形象,传达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理念,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聒龙谣·雪》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又寒冷的世界。雪的洁白与冷清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 语言风格:朱彝尊在词中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将雪的形态和声音描述得栩栩如生。他的用词考究,讲究音韵和节奏,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音乐感。
  • 象征意义:《聒龙谣·雪》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有其深刻的寓意。雪的纯洁和坚韧象征着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坚强意志,而雪的冷清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些象征意义使得这首词不仅成为了一首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成为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聒龙谣·雪》不仅是朱彝尊的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