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柳初眠嘶别骑。
婪尾杯干,送客还吴市。
春水一湾双塔寺,中庭尽种相思子。
俊侣铜驼游倦矣。
我亦扁舟,早晚成归计。
试唤红儿来树底,翻香小令樽前记。
蝶恋花 送惠砚溪归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送惠砚溪归吴》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深刻感受与情感表达。词中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以下将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朱彝尊(1629年—1712年),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绍兴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词作品以婉约派著称,擅长写景抒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朱彝尊的词作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词牌源流:词牌名“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的名称,后逐渐演变成专属于词牌的格式,其名称及形式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在宋、元时期,蝴蝶恋花成为了流行的一种词牌形式,到了明朝更是被广泛采用,成为词坛上的热门题材。
文学价值:《蝶恋花·送惠砚溪归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送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词中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如“倩女离魂”等,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深意。
朱彝尊的《蝶恋花·送惠砚溪归吴》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艺术精湛的词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文人墨客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