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梧桐 送曾道扶归里

风雪寒如许。
偏洒就、宣武门西归路。
况是残年也,问何事、几日留君不住。
离歌断续,离亭长短,目送离人此去。
瘦马河桥外,想除夕守岁,题诗何处。
江上梅花,津头柳色,一叶扁舟淮浦。
绝胜陶彭泽,腰未折、早返柴桑衡宇。
惆怅孤踪,留滞竹垞,归梦有、小园独树。
待明年、南湖秋月,与子同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击梧桐 送曾道扶归里”是一首清代朱彝尊创作的词,而非文学作品。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人,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奠基人之一,论词推崇姜夔、张炎的诗学风格。

这首词通过描写寒风中送别的情景和离愁别绪,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在上片中,“风雪寒如许”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偏洒就、宣武门西归路”暗示了送别的地点,“况是残年也,问何事、几日留君不住”表达了对友人滞留的关心和不舍。下片中,“瘦马河桥外,想除夕守岁,题诗何处”则进一步描绘了送别后的情景,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朱彝尊的《击梧桐》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它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精湛技艺和丰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