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和韵送曹子顾学士还南溪

十年相别,又相逢携手、旗亭同入。
试话长安歌酒伴,客久乡音翻涩。
正好归帆,溪南如画,红叶新霜湿。
衡门深闭,三冬且学龙蛰。
犹剩百八株桑,一千头桔,酒债还堪给。
万里山川归腹笥,不用巾箱收拾。
三影新词,八叉丽句,筝雁参差立。
衍波题就,白藤闲织书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和韵送曹子顾学士还南溪》是一首由清代朱彝尊创作的词。下面将详细介绍此作品:

  1. 作者简介
  •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金风亭长,又号小长芦钓鱼师等,晚号秀水朱氏。他是浙江嘉兴人,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王士祯齐名,并有”南朱北王”之说。他的诗与词均有极高成就,被推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之一,论词则推崇姜夔、张炎。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歌、词赋及书法等多个领域。
  1. 创作背景
  • 《百字令·和韵送曹子顾学士还南溪》创作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当时朱彝尊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后,被授予检讨官职。这首词作可能是在一次与同僚或友人相聚时,以饮酒作乐的场景作为题材,通过描写长安歌酒伴和客久乡音翻涩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1. 词句解析
  • “十年相别,又相逢携手、旗亭同入。”这句话描绘出两位朋友多年未见后重新相聚的场景,旗亭是古代酒楼的一种形式,在这里两人共同进入,象征着友情深厚和重聚的喜悦。
  • “试话长安歌酒伴,客久乡音翻涩。”通过这句诗,诗人传达了与故友重逢时,发现对方已久居异乡,口音变得生疏的感觉,反映出对友人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时光变迁的无奈。
  1. 情感表达
  •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展现了离别后的重逢和再次相聚的喜悦,同时也透露出深深的怀旧和思念。朱彝尊通过对长安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心,也反映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万里山川归腹笥,不用巾箱收拾。”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异地,也不必过于拘泥于俗世的纷扰,而是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1. 艺术特色
  • 朱彝尊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红叶新霜湿”、“衡门深闭”、“三冬且学龙蛰”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文人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朱彝尊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例如“红叶新霜湿”中的寒霜和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暗喻着人生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朱彝尊的《百字令·和韵送曹子顾学士还南溪》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词,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一位文人对于友情、故乡以及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