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柳 戏题竹垞壁

有竹千竿,宁使食时无肉。
也不须更移珍木。
北垞也竹,南垞也竹。
护吾庐、几丛寒玉。
晚来月上,对影描他横幅。
赋新词、竹山竹屋。
郫筒一束,笋鞋三伏。
竹夫人,醉乡同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中柳·戏题竹垞壁》是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风中柳·戏题竹垞壁》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朱彝尊晚年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朱彝尊在政治生涯中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生活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2. 内容解析:诗中的“有竹千竿”,象征着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珍视。诗中的“宁使食时无肉”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风中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朱彝尊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远的审美情趣。
  3.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来看,《风中柳·戏题竹垞壁》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北垞也竹,南垞也竹”,通过这样的描写,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风中柳·戏题竹垞壁》不仅是朱彝尊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自然观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能够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哲学以及他们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