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寄赠史云臣

梅溪乐府真同调,把袂偏迟。
曾寄相思,载酒江湖杜牧之。
缁尘不到横塘路,稳卧山茨。
醉咏新词,春雨梨花燕子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桑子·寄赠史云臣》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简介: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词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采桑子》是朱氏为表达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其才华的赞赏而创作的。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交流。
  2. 创作背景:朱彝尊在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被授予检讨一职。这一时期,他不仅是文学创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的词作不仅受到当时文人的喜爱,也受到了后世读者的高度评价。据曹贞吉所述,朱彝尊在创作上能与南宋词人蒋捷平起平坐,这从侧面反映了他在词坛上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作品鉴赏:《采桑子·寄赠史云臣》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朱彝尊词作中的代表作。诗中,”梅溪乐府真同调”表达了朱彝尊对词这一体裁的深厚感情,认为其与其它文体有着天然的联系。而”把袂偏迟”、”曾寄相思”等句子则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情怀念和期待再度相聚的心情。

朱彝尊的《采桑子·寄赠史云臣》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赞美才华的佳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交流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

相关推荐